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经济 > 31省份半年报出炉 工业拉动经济大省继续领跑

31省份半年报出炉 工业拉动经济大省继续领跑

  • 发布人:中国镁质材料网
  • 发布时间:2024-08-23
  • 浏览量:635
【字体:

近日,根据各省份统计局官网显示,31省份2024年上半年GDP数据已全部出炉。

总量上看,经济大省继续领跑。广东和江苏依然稳坐前两强,占全国比重超20%;山东、浙江、河南分列三到五位。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北京、河北超过2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山西、河南总量下滑,北京反超河北位列第十二,内蒙古超山西挤入前二十。增速方面,16省份高于“全国线”,内蒙古增速最快,达到6.2%。西藏、重庆增长都在6%以上。但山西、黑龙江和青海增速不及2%。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运行首席研究员乔宝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出口增速显著反弹,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对宏观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经济大省继续领跑 工业拉动作用明显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助推器,也是经济大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GDP的提升,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协同效应,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繁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对比该数据,16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线”。总体来看,经济大省普遍发挥了“挑大梁”的作用,前10个省份有7个增速超过5%,其中5个增速超过5.5%。

从经济总量看,2024年上半年,广东、江苏突破6万亿元,广东稳居榜首,经济总量达到65242.5亿元,江苏以63326.3亿元紧随其后;山东继续位居第三,达到46677亿元;浙江位居第四,达到40920亿元;河南位居第五,达到31231.44亿元。接下来的是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经济总量位居第6位至第10位。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助推器,也是经济大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兵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工业生产是经济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GDP的提升。同时,工业生产的增长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协同效应,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繁荣。

在王鹏看来,广东和江苏在工业生产领域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副处长邢玉冠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国家信息中心工业领域高频指标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园区生产热度指数同比上涨13.0%,广东、江苏等工业大省增速分别为22.3%、25.4%,超过全国总体水平。上半年全国技术创新型企业经营活力指数同比增长16.8%,广东、江苏的增速分别为20.2%、16.0%,均实现较快增长。

“上述高频指标反映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正在持续改善,作为工业大省的广东、江苏,其工业企业生产活力较快增长,特别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不断增强,有助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邢玉冠表示。

从总量角度看,王海兵表示,今年上半年,尽管广东、江苏是唯二稳居“6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但广东GDP增速为3.9%,低于“全国线”1.1个百分点,低于江苏1.9个百分点。两个省份GDP差距近年来呈现缩小趋势。

“之所以如此,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王海兵指出,从近几年的实际调研情况看,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差距有所增大,新旧动能转换期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阵痛”,特别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相比之下,江苏则持续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夯实工业压舱石和制造业主引擎,有效带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山东和浙江GDP增速分别为5.8%、5.6%。工业领域的强劲增长是一大亮点,上半年两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5%、8.0%,与江苏(8.6%)共同领跑经济大省。

从重点产品来看,山东集成电路(23.5%)、光电子器件(24.1%)等高端化、智能化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浙江的服务机器人(87.9%)、智能手机(34.7%)、新能源汽车(27.9%)、集成电路(25.4%)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这些产业领域也成为山东、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西部地区崛起 区域战略落地生根开花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中西部地区正在加快追赶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未来可能会同时出现“多头交叉并进”“多极竞争共存”的局面。

“对于上半年各省半年报亮点,可以用'存量保持领先'与'增量加速追赶'来概括。”王海兵说。

王海兵表示,从总量角度看,“前三甲”保持领先,但差距有所变化。2024年上半年,GDP总量排名前三位的仍然广东、江苏、山东,广东GDP分别是江苏、山东的1.03倍、1.36倍,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广东GDP分别是江苏、山东的1.01倍、1.37倍。

从增速角度看,一是“领头羊”发生变化。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位列第一名的是内蒙古,去年同期则是上海。二是“高水平”数量增加。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线”的省份有16个,去年同期则是15个。三是“增长极”出现转移。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线”的16个省份中,有8个在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的5个省份;去年同期,GDP增速高于“全国线”的15个省份中,有6个在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5个省份。

“上述亮点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而未来可能会同时出现'多头交叉并进''多极竞争共存'的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区域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战略正在落地、生根、开花。”王海兵说。

“16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尤其是内蒙古以6.2%的增速领跑,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活力。中西部省份表现亮眼,如重庆、西藏、四川等地增速显著,显示出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追赶势头和潜力。”王鹏表示。

在王鹏看来,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显著。中西部地区加快追赶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全国经济版图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多样性和活力。尽管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但仍有大量省份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实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速。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产业创新升级 北京、内蒙古赶超

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虽然在经济基础、创新能力、人才资源等方面不如东部地区,但有后发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叠加国家层面长期以来重大战略支持的政策优势,取得GDP增速领跑的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

数据显示,从全国来看,共有16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全国增速,分别是:内蒙古(6.2%),重庆(6.1%),西藏(6.1%),江苏(5.8%),山东(5.8%),湖北(5.8%),甘肃(5.8%),吉林(5.7%),浙江(5.6%),福建(5.6%),四川(5.4%),北京(5.4%),新疆(5.4%),安徽(5.3%),贵州(5.3%),宁夏(5.1%);河北、辽宁都是5%,与全国增速持平。

“从结果看,GDP增速位列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中西部地区;在GDP增速高于'全国线'的16个省份中,有50%在西部地区。这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王海兵表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虽然在经济基础、创新能力、人才资源等方面不如东部地区,但有后发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叠加国家层面长期以来重大战略支持的政策优势,取得GDP增速领跑的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

值得关注的是,与2023年上半年排名相比,北京、内蒙古分别赶超河北、山西,均上升一名,前者位列第12位,后者为第20位。

记者了解到,2024年上半年,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成。从投资上看,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3.5%和13.6%。上半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5%,其中,数字产品制造增长69.6%。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是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鹏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关村等高科技园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同时,北京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金融、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此外,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和机构汇聚北京,形成强大的总部经济效应,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北京作为首都,政策优势明显,能够更快地响应国家政策和战略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经济增速来看,内蒙古以6.2%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重庆、西藏紧随其后,为6.1%,并列第二;江苏、山东、湖北、甘肃并列第三,为5.8%。

数据显示,内蒙古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1683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实际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在第二季度的表现令人惊喜。

王海兵表示,从近年实际调研情况看,内蒙古在经历能源价格波动后,并未停滞不前,而是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利用价格上涨红利和产业转型窗口加速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进而以投资为纽带牵引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重庆利用产业转移契机,推动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有效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西藏利用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及口岸优势,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通过优化商品出口结构、扩大贸易合作伙伴等方式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持续发力 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随着稳投资、扩消费、促外贸等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下半年只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就不会改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举措。

乔宝华介绍,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稳中向好,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工业投资较快增长,设备更新改造带动明显。出口增速显著反弹,机电等产品优势增强。企业效益逐步改善,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

邢玉冠表示,除工业领域外,其他领域高频指标也呈现诸多亮点。

投资方面,国家信息中心构建的项目投资热度指数二季度较一季度增长32.1%,反映出我国项目投资保持稳健发力。消费方面,线下消费热度指数上半年同比增长10.5%,6月增速为12.9%,延续增长势头。外贸方面,上半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船舶热度指数分别同比增长4.6%、9.3%,其中6月增长8.2%、12.7%;港口货运物流热度指数6月同比增长18.1%,已连续4个月正增长;综合保税区热度指数上半年同比增长9.4%,反映出外贸保持较高景气状态。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上述各项高频指标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潜力。展望下半年,随着稳投资、扩消费、促外贸等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经济将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邢玉冠表示。

王鹏认为,下半年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只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就不会改变。

王海兵分析称,从国际角度看,随着美国大选周期进入尾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会同步减少;同时,随着我国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及贸易合作伙伴持续开拓,出口大概率会保持上升趋势。从国内角度看,前期与促进消费、增发国债、设备更新、扩大开放等相关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同时,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打开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也将极大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

“因此,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能够也必将实现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王海兵表示。

【关键词:统计局 GDP 能源

相关文章